指南丨ACC/AHA更新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TAVI适应证扩大

指南丨ACC/AHA更新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TAVI适应证扩大
指南丨ACC/AHA更新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TAVI适应证扩大
12月17日,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发布了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为临床医生管理瓣膜性心脏病提供了建议。
指南继续推荐对瓣膜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疾病分期,基于瓣膜解剖结构、瓣膜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心室和肺循环对瓣膜功能障碍的反应以及患者症状,分为A期(有风险)、B期(进展期)、C期(无症状,严重;伴有心室代偿为C1期,伴有心室功能减退为C2期)、D期(症状严重)。
合并房颤的原发性心脏瓣膜病(风湿性二尖瓣狭窄除外)患者或植入生物瓣>3个月的患者中,非维生素K抗凝剂(NOAC)是维生素K拮抗剂(VKA)的有效替代选择。应根据患者CHA2DS2-VASc评分选择抗凝药物。房颤合并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应使用VKA,对于植入机械瓣的患者,无论是否合并房颤,都不应使用NOAC。
考虑进行介入治疗的严重瓣膜性心脏病患者,都应该接受多学科心脏瓣膜小组的评估。无症状的重度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可能更能从瓣膜修复获益的患者,以及有多种合并症的患者,向有经验的瓣膜中心咨询或转诊是合理的。

主动脉瓣狭窄

1. 对于有严重症状(D期)的主动脉狭窄患者,应根据跨瓣压差、流速和左室射血分数对疾病进行亚分类。D1期:高跨瓣压差,即平均跨瓣压差≥40 mmHg、跨瓣峰值流速≥4.0 m/s、主动脉瓣瓣口面积≤1.0 cm2;D2期:低流速(跨瓣峰值流速<4.0 m/s)、低跨瓣压差(平均跨瓣压差<40 mmHg),主动脉瓣瓣口面积≤1.0 cm2,且左室射血分数<50%;D3期:低流速、低跨瓣压差,但左室射血分数正常(LVEF≥50%),每搏输出量指数<35 ml/m2
2.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干预的适应证:
  • 存在症状或收缩功能障碍(I类);
  • 无症状患者,手术风险低、运动耐量下降或运动相关的收缩压下降≥10 mmHg,或者主动脉瓣狭窄极其严重、BNP高于正常值3倍、跨瓣峰值流速每年增加≥0.3 m/s(IIa类)。
3. 对于适合换生物瓣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症状、年龄、预期寿命、干预适应证、预测手术风险、解剖结构或其他影响经股动脉TAVI可行性的因素,来决定是否进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或TAVI。
  • 首选SAVR:年龄<65岁或预期寿命大于20年的患者;血管解剖或其他因素导致无法经股动脉进行TAVI;IIa类干预指征的无症状患者,如运动负荷试验异常、极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疾病进展迅速或BNP升高;
  • 65~80岁、无经股动脉TAVI禁忌证的症状性患者,治疗选择应共同决策。
  • 首选TAVI:手术风险较高的症状性患者,无论年龄如何,如果干预后预期生存时间>12个月,且生活质量可以接受,首选TAVI。
  • 在共同决策后,如果TAVI后预估生存期<12个月或预期生活质量改善甚微,建议进行姑息治疗。

主动脉瓣反流

1. 无症状的重度主动脉反流(C期),根据LVEF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进行亚分类。C1:LVEF正常(≥55%),轻度至中度左室扩张(LVESD<50 mm);C2:左室收缩功能障碍(LVEF<55%)或重度左室扩张。
2. 重度主动脉反流的干预:存在症状或左室收缩功能障碍(I类);或存在严重的左室扩张(IIa类)。

二叶式主动脉瓣(BAV)

1. 对于BAV患者,推荐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瓣膜形态、是否存在主动脉瓣狭窄或反流,评估主动脉根部和升主动脉,以及是否存在主动脉缩窄。
如果超声心动图不能准确或充分评估主动脉窦、窦管交界处和升主动脉,需要进行心脏磁共振血管成像或CT血管成像。如果主动脉直径≥4.0 cm,终生需要进行多次影像学检查。
2. 对于BAV患者,主动脉置换的适应证仍与之前相似:主动脉直径>5.5 cm(I类);主动脉直径5.0~5.5 cm且有其他主动脉夹层危险因素(主动脉夹层家族史、每年主动脉直径扩大>0.5 cm、主动脉缩窄,IIa类);主动脉直径≥4.5 cm,且有SAVR适应证(IIa类)。
 

二尖瓣狭窄

1. 对于D期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出现症状,二尖瓣面积≤1.5 cm2和/或舒张期压力降半时间≥150 ms,平均二尖瓣压差>5~10 mmHg),如果瓣膜形态良好,中度以下二尖瓣反流,无左房附壁血栓,建议在综合性瓣膜中心进行经皮球囊二尖瓣交界分离术(PBMC)。如果由于解剖学因素、严重二尖瓣反流或既往PBMC失败而无法选择PBMC,建议进行手术干预,除非风险过高。
2. 钙化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往往存在多种合并症,且年龄偏大。由于二尖瓣环状钙化累及小叶基底导致狭窄,所以PBMC无益。严重的二尖瓣环钙化使得生物瓣置入存在挑战,并可能导致瓣膜置换后存在残余二尖瓣狭窄。因此,对于D期钙化的二尖瓣狭窄,只有在仔细评估风险和获益后才能进行手术干预。

二尖瓣反流

1. 慢性原发性二尖瓣反流的干预时机应基于症状和左室大小、功能。
退行性二尖瓣疾病引起的严重原发性二尖瓣反流,在技术可行和效果持久的前提下,建议优先选择手术修复而非瓣膜置换。
无症状患者,如果LVEF≤60%和/或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40 mm,建议手术治疗。如果不能达到上述标准,但在综合性瓣膜中心成功修复的可能性>95%,且预期死亡率<1%,可考虑手术。
严重的原发性二尖瓣反流中,经导管缘对缘修复的结果不如外科二尖瓣修复,但如果手术风险高或者存在手术禁忌,且解剖结构良好时,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是合理的选择。
2. 对于左心功能障碍的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指南指导下的心衰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3. 对于LVEF 20%~50%、左室收缩末期内径≤70 mm、肺动脉收缩压<70 mmHg的重度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在进行优化的心衰治疗后仍有症状者,如果解剖结构良好,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是合理的。
严重的继发性二尖瓣反流,如果同时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外科干预是合理的。心房环形扩张的继发性二尖瓣反流,在保留左室收缩功能的情况下,如果心衰优化和抗心律失常治疗后症状仍存在,可考虑二尖瓣手术。

三尖瓣反流

1. 伴有右心衰竭症状的重度原发性三尖瓣反流,单纯三尖瓣手术可以改善症状,减少住院。重度原发性三尖瓣反流的无症状患者,出现右心室扩张或功能障碍时,可考虑三尖瓣手术。
关于继发性三尖瓣反流,如果反流严重,或三尖瓣环扩张和/或出现右心衰竭症状,应在进行三尖瓣外科手术的同时,进行左心瓣膜手术。对于有症状的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在没有严重右室功能障碍、肺动脉高压和肝肾损害的情况下,手术干预是合理的。

混合型瓣膜疾病

混合型瓣膜疾病的管理应遵循主要病变相关指南。对于不明确的症状,应在传统成像的基础上,考虑使用生物标记物或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查作为辅助手段。
存在中度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反流的患者,如果出现左心功能障碍,需要进行SAVR。

人工瓣膜疾病

1. 术后首次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建议在5年和10年后分别进行影像检查,然后每年进行一次。当临床症状或体征发生变化,提示瓣膜功能障碍时,建议进行其他影像学检查,如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对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生物瓣的患者,每年进行一次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合理的。
2.抗栓治疗
机械瓣:建议使用VKA进行抗凝,根据患者的瓣膜特性和危险因素,达到不同的INR值。对于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高凝状态、左心功能障碍、既往血栓栓塞)或置换的是老式机械性主动脉瓣患者,INR为3.0。
对于机械性On-X主动脉瓣置换且无血栓栓塞危险因素者,INR降低到1.5-2.0,手术后3个月开始,每天加用阿司匹林75~100毫克。
机械性二尖瓣置换术患者,INR为3.0。
进行生物瓣TAVI/SAVR或二尖瓣置换术者,阿司匹林75~100 mg是合理的。外科置换生物瓣或二尖瓣置换后,,术后3~6个月使用VKA抗凝至INR 2.5是合理的。
机械瓣膜: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或Xa因子拮抗剂仍为禁忌,无其他危险因素的双叶式机械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不需要桥接治疗,存在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机械性主动脉瓣置换、老式机械性主动脉瓣或机械性二尖瓣置换者,均需要桥接治疗。
3. 对于有人工瓣膜功能障碍(瓣膜狭窄或瓣膜反流)的高手术风险患者,在综合性瓣膜中心进行经导管瓣中瓣手术是合理的。对于伴有顽固性溶血或NYHA心功能III级或IV级症状的瓣膜旁反流的高手术风险者,在综合性瓣膜中心进行导管经皮修复术是合理的。
来源
2020 ACC/AHA Guideline for the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alvularHeart Disease: Executive Summary. J Am Coll Cardiol. Dec 17, 2020.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心在线

(0)
PipitaPipita
上一篇 2020-12-25
下一篇 2020-12-26

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related_news" in /var/www/html/www.pita.ltd/wordpress/wp-content/themes/justnews/single.php on line 175

相关文章

  • Circulation丨二尖瓣修复:理念和技术综述

    Paul W.M. Fedak, et al. Evolving Concepts and Technologies in Mitral Valve Repair. Circulation 2008 背 景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对于绝大多数的二尖瓣反流,二尖瓣修复比二尖瓣置换更加优越。二尖瓣修复的好处包括低血栓风险,低感染性心内膜炎风险,据…

    2021-08-01
  • 干货 | 2021 ESC 心衰指南要点速览:HFrEF(下)

    关于慢性射血分数减低心衰(HFrEF)的器械治疗, 新指南针对ICD的推荐如下: 关于慢性射血分数减低心衰(HFrEF)的器械治疗, 新指南针对CRT的推荐如下: 来源: 2021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Eur He…

    2021-09-17
  • 第三十五篇:胎儿心脏超声专项检查适应症之胎儿危险因素

    胎儿存在以下情况时胎儿心脏病发生风险较高,建议行胎儿心脏超声专项检查,以排除胎儿心脏结构畸形。 (1)产科超声筛查提示可疑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 (2)胎儿心率或节律异常; (3)胎儿心脏以外器官畸形; (4)颈项透明层(NT)或颈项软组织层(NF)增厚; (5)确定或怀疑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筛查高风险等); (6)产科超声筛查提示胎盘、脐带(如单脐动脉)和静脉…

    阅读笔记 2021-01-17
  • 【学术】混合型TAPVC不同亚型手术预后有差异吗?

    (通讯员 温臣)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青年学组成员、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陈会文团队临床研究成果:《Review of surgical experience in 61 patients with mixed 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

    2022-04-06
  • JTCVS丨急性A型夹层手术区域化的时机到了吗?

    Ivancarmine Gambardella, et al. Has the time come for regionalization of surgery for acute type A dissection?. Th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2020 将复杂的过程区域化,以最大…

    2021-06-19
  • JTCVS丨三尖瓣下移畸形的cone修复与常规修复的比较

    Melchior Burri, MD, et al. Cone versus conventional repair for Ebstein’s anomaly.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2020 译者:广东省人民医院 娄琦 三尖瓣下移畸形是罕见的三尖瓣病变,在先心病中发病率约为1%,主要的…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