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ayuki Hongu, et al. Alternative pulmonary artery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in the 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2020
方法:我们对48名TGA患者行ASO,其中重建新肺动脉采用Lecompte策略。2014年起连续9名患者采用LE技术(LE组)。在2014年之前,39名患者采用传统的肺动脉重建技术(C组)。中位体重和年龄在LE组和C组分别为3.0kg、3.1kg和12天龄、26天龄。在LE组中,1名患者在ASO前接受双侧肺动脉环缩术。在C组,1名患者接受肺动脉环缩术,1名患者接受主动脉弓重建。接受同期其他手术的患者也包括在内。
结果:LE组和C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9年和10.1年。LE组中无早期和晚期死亡,C组中仅1例。LE组中1名患者需升主动脉滑动成形,C组中8名患者因PABS需行肺动脉扩大。LE组的右/左肺动脉中位流速更低,分别为1.6m/s和1.9m/s,而C组为2.1m/s和2.3m/s。
结论:LE技术的中期预后良好。LE可作为预防一期ASO晚期并发症PABS的有效方案。然而该技术需更长时间的随访和研究。
近30年来,ASO的外科预后显著改善。最新关于ASO的研究并非避免手术死亡率,更多在于避免再干预。有研究报道ASO的10年免于再手术率为79-97%。然而,术后并发症几率高,左心系统问题一般涉及主动脉瓣下、新主动脉瓣、主动脉根部和升主动脉,右心系统问题一般包括主肺动脉狭窄,分支肺动脉狭窄、右室流出道狭窄和冠脉问题。在这些并发症中,右心系统问题尤其是肺动脉分支狭窄是再手术最常见的指针。导致PABS的主要原因是肺动脉分支前侧的长径张力过大。侧方扩大并不能降低长径张力因而导致PABS。升主动脉也可能压迫肺动脉导致术后升主动脉狭窄风险上升。因此,需要干预以降低肺动脉分支的长径张力。LE技术旨在将PA分支中间部分剪开以降低长径张力。该方法另一个优势在于适宜尺寸的自体心包不仅可覆盖冠脉移植后新肺动脉根部缺损,还可以覆盖肺动脉切口。若采用非整块心包片会延长缝合线,提高再狭窄可能性。 我中心同时行ASO和重建新肺动脉的Lecompte策略可降低右心系统问题的可能性,方法如下:(i)从一侧肺门到另一侧肺门充分游离主肺动脉,为分支分动脉提供足够空间;(ii)采用新鲜自体心包在覆盖冠脉移植后缺损的同时,利用该心包重建新肺动脉以降低肺动脉前壁的长轴张力;(iii)新主动脉后壁扩张的患者中,TGA/VSD采用LE技术预后良好。 PABS患者再干预采用球囊扩张的效果不佳。此外在支架置入的病例中,确定放置的位置难度大,安全性有待商榷。Lee等人报道在肺动脉成形和/或狭窄的病例中,14%的患者的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包括主-肺动脉瘘和单支冠脉受压。Kempny等人认为前次再干预是下一次再干预的重要风险因子。因此,尽可能在第一次ASO时矫正肺动脉狭窄。 Pacifico等人首次提出的不用心包补片直接吻合的方式一般用于新肺动脉重建,有研究阐述了其优越性。但是,大多数研究持相反观点,认为直接重建新肺动脉增加了肺动脉狭窄的风险。因此,采用自体心包补片技术逐渐被接受。有很多研究报道了采用心包补片的方式,包括裤状、双片法和其改良版;结果也大多良好。PABS在上述各种方式中均存在一定的可能性,因此LE技术也需更长时间的随访。 在LE技术中自体心包补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倾向将原位组织和原位组织以及心体材料(如自体心包和静脉壁)直接吻合。自体心包由于具有生长潜能和内皮化,是非常有效的材料。 众所周知PABS的风险在ASO术后早期较高,和C组患者中结果类似。虽然LE技术的随访相对较短,但是其可作为新的肺动脉重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