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处理(二)

Sarah Parkerson, et al. Management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in Premature Infants in 2020. Frontiers in Pediatrics 2020

2020年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处理(二)
PDA IN THE PREMATURE NEONATE

PDA的发生率和胎龄呈负相关。30-37周分娩的新生儿中10%在4天龄时仍然开放,25-28周龄分娩的则是80%存在开放,而小于24周龄分娩则是90%存在开放。在极度早产的新生儿中,PDA可持续数周开放,而28周后分娩则大多数自发关闭。这些新生儿DA关闭失败更常见于早产而并发DA本身异常。主动脉和肺动脉(PA)之间压差和DA的大小及阻力决定了PDA的血流动力学效应。然而小型的未经治疗的PDA可能也不存在并发症,长期的大型开放的PDA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在自发PDA关闭的早产儿患者中血小板功能已有研究。成熟血小板计数低是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PDA(hsPDA)的独立预测因子。

通过PDA的左向右分流可导致肺循环超负荷和左心容量超负荷。肺血流增加可影响早产儿的肺血管发育。这导致肺水肿、降低肺顺应性和气体无效交换。这些反而又需上调呼吸机参数,进而导致新生儿肺实质性损伤。建议对于极低体重儿(ELBW)(出生体重≤1000g)在出生后4周内PDA关闭的患者尽早脱离吸氧和呼吸机辅助;然而,尚需深入研究加以验证。

随着左心容量负荷加重,左房和左室的舒张末期压力升高。左室心肌出现向更大、更圆的形态重构。左向右分流越多,坏死性小肠炎、脑室出血、急性肾损伤和死亡的风险越高。非常低体重的早产儿合并PDA存活者较不合并PDA者出现肺出血的几率更大(79% vs. 55%)。然而,上述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中一个被广泛接收的理论即通过PDA的分流导致了体循环舒张压降低,造成终末器官灌注不良。也有学者认为是PDA导致的再灌注损伤,表明左室顺应性增加过度,导致了心输出量增加。出现在低灌注期后的再灌注是早产儿终末器官损伤的原因。

对于处理PDA最佳的方式和时机仍存在广泛争议。2018年一项调查发现新生儿专家和心血管专家对于新生儿PDA的处理存在众多的不同见地。大多数心血管病专家认为关闭PDA可改变胎龄<28周分娩婴儿的临床预后,然而超过一半的新生儿专家不认可这个观点。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表明,ELBW婴儿存在明显血流动力学意义的PDA且合并全身并发症的是由于PDA本身还是单纯早产的结果。

2020年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处理(二)
DEFINING A HEMODYNAMICALLY SIGNIFICANT PDA

大量流行病学数据表明PDA和多种并发症,包括脑室出血(IVH)、坏死性小肠炎(NEC)、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相关。然而,在PDA关闭的随机试验中并未发现与不合并PDA患儿的存在显著差异。在21世纪前,几乎所有PDA都被武断地认为存在明显血流动力学影响,内科医生希望在出生后不久就关闭PDA。这个观点目前认为存在错误,大多数内科医生更倾向观察与等待其变化。缺乏关于PDA关闭后预后的可量化改善很可能影响这个实践变化。PDA关闭后不可观察到的改善包括BPD、NEC、IVH、ROP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远期神经发育状态和死亡。

在众多研究中心脏超声已被作为判断血流动力学意义PDA(hsPDA)的客观方式。用于判断hsPDA的参数包括跨导管直径、左心容量超负荷证据、导管分流量和肺循环超负荷程度。跨导管直径和血流模式(低速血流)用于量化分流量的大小(Figure 1A)。左心容量超负荷和肺循环超负荷密切相关,大量参数用于两者的评估(Figure 2)。

2020年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处理(二)
2020年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处理(二)
2020年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处理(二)

2020年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处理(二)
2020年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处理(二)
2020年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处理(二)

用于判断PDA是否存在血流动力学的最常用参数M型超声测量的是左房直径(LA)和主动脉根部直径(Ao)的比值。如果LA:Ao>1.4,那么即左心容量超负荷,源于肺血回流到全身。其他重要的心脏超声测量包括舒张期腹主动脉的逆流,表明存在潜在分流(Figure 3)。这些参数单独并非是PDA的特异性指标,但是合并RDS的早产儿存在上述所有指标则表明存在血流动力学意义的PDA。尽管有研究表明存在许多hsPDA的评估方式,但是缺乏可验证的方式用于断定心脏超声信息和来自心导管的实时血流动力学信息。

2020年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处理(二)
2020年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处理(二)
2020年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处理(二)

心脏超声也被用于预测PDA是否会变得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一项研究发现出生后12小时期间的导管解剖,尤其是导管长度小于5.2mm,是出生后72小时成为hsPDA的预测因子,其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86%。

数篇文章报道单一血清生物标记和合并心脏超声是hsPDA的预测因子。这些标记包括B型脑钠肽(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cTnT)。同时也存在尿标记物,例如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蛋白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可被用于预测导管关闭时间。尽管局部BNP或NT-BNP可用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但是各个中心不同的试剂盒阻碍了其应用的普遍性。一项关于早产新生儿的研究的确发现了cTnT水平和导管直径,LA:Ao比值,以及降主动脉舒张末期流速的关系。此外,这些生物标记物可帮助临床医生评估治疗对于婴儿心功能的影响。例如,研究发现口服布洛芬2周后,尿NT-proBNP仍然升高,表明尽管婴儿已处于治疗后的临床稳定期,但是仍存在对于心功能的影响。

临床判断可用于指导PDA的治疗。研究发现表现或无特定临床症状对于决定PDA的治疗是必要的,可能在易患人群中减少非必要的治疗。此外,心脏超声数据和血清生物标记物对于判断PDA是否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是不可靠的。然而,上述与临床数据相结合,临床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决定。

(0)
PipitaPipita
上一篇 2021-10-25
下一篇 2021-10-28

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related_news" in /var/www/html/www.pita.ltd/wordpress/wp-content/themes/justnews/single.php on line 17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