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一般原则
2.1. 对已确诊或可疑VHD患者的评估
VHD患者可能表现为心脏杂音、临床症状或非侵入性检查中偶然发现的瓣膜异常。无论表现如何,所有已知或疑似VHD的患者都应进行最初细致的病史和体格检查。详细的体格检查有助于诊断和评估瓣膜病变的严重程度。通过心电图(ECG)来检查心律,胸片来评估是否存在肺充血或其他肺部改变,有助于对确诊或疑似VHD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对于确诊或疑似的VHD患者,应进行全面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二维成像和多普勒成像,从而进行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TTE还提供额外信息,如瓣膜病变对心腔和大血管的影响,以及对其他瓣膜病变的评估。为确定VHD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可能需要辅助检查,如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计算机断层扫描(CT)、心脏磁共振(CMR)成像、心肺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监测、经导管血流动力学心检查、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与CT成像相结合。如果考虑进行干预,应评估手术或操作风险,且需考虑其他因素,包括伴随疾病、虚弱和患者的偏好和价值(表3)。
表3
对确诊或疑似VHD患者的评估
原因 |
检查 |
目的 |
初步评估:所有确诊或疑似瓣膜疾病患者 |
TTE* |
确定心室大小和功能,瓣膜形态和病变严重程度,及其对肺循环和体循环的影响 |
病史和体格检查 |
确定症状的严重程度、合并疾病、瓣膜疾病的存在和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合并心衰 |
|
ECG |
检查心律、左心室功能及是否存在心室肥厚 |
进一步诊断检查:需要提供以下信息:非特征性症状、检查和超声心动图间的差异、瓣膜病的进一步确诊,或评估心室和肺循环对负荷和运动的反应 |
胸部X片 |
对有症状的患者很重要;确定心脏大小、有无肺血管充血、潜在肺疾病、主动脉和心包钙化 |
TEE |
对二尖瓣和人工瓣膜的严格评估,包括心内肿块和可能的相关病变(如心内脓肿、LA血栓)探查。 |
|
CMR |
评估左心室容积和功能、瓣膜病变严重程度和主动脉疾病 |
|
PET-CT |
确定有无活动性感染或炎症 |
|
心肺运动试验 |
动能力的客观衡量 |
|
心导管检查 |
心内压力和肺动脉压力的测量、瓣膜严重程度、以及对运动和药物的血流动力学反应 |
进一步的风险分层:关于瓣膜疾病未来风险的信息,这对于确定干预时机很重要 |
生物标志物 |
间接评估心脏充盈压力和心肌损伤的关系 |
应力TTE |
评估内在心肌表现 |
|
CMR |
通过钆增强评估心肌纤维化 |
|
心肺运动试验 |
确定有无活动性感染或炎症 |
|
手术风险 |
采用STS(预测死亡风险)和TAVI评分进行量化 |
|
衰弱评分 |
对手术风险和恢复生活质量的机会进行评估 |
程序前测试:阀门干预前需要测试 |
牙科检查 |
排除了潜在的感染源 |
CT冠状动脉造影或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 |
对冠状动脉解剖进行评估 |
|
外周血管CT |
评估TAVI和其他经导管手术的股动脉路径 |
|
心脏CT |
评估TAVI和其他经导管手术的适用性 |
*TTE 是对确诊或疑似 VHD 患者进行初始评估的标准初始诊断检查。CMR,心脏磁共振;CT,计算机断层扫描;ECG,心电图;HF,心力衰竭;LV,左心室;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STS,胸外科医师学会;TAVI,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EE,经食道超声检查;TTE,经胸超声心动图;VHD,心脏瓣膜 病。
2.2. 瓣膜病严重程度分级
瓣膜疾病严重程度的分类基于多种标准,包括症状、瓣膜解剖、瓣膜血流动力学及瓣膜功能障碍对心室和血管功能的影响(如终末器官损害)。手术和经导管干预主要用于严重VHD患者,但诊断、患者教育、定期监测和药物治疗是管理处于VHD危险期和轻度至中度瓣膜功能障碍患者的基本要素。本文将VHD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A到D)。干预指征和定期监测与否取决于1)症状,2)VHD严重程度,3)左心室和/或右心室对VHD引起的容积或压力过载的反应,和4)对肺或体循环的影响(表4)。瓣膜干预的目的是改善症状、延长生存,并减少VHD相关并发症风险,如不可逆的心室功能障碍、肺动脉高压、卒中和房颤(AF)。因此,“重度”VHD的标准是基于VHD患者的观察性研究、登记数据和随机临床试验(RCTs)的临床结果预测指标。当然,严重程度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将疾病分为从A到D阶段,只是为诊断和管理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或起点,而且不是所有的患者都符合特定阶段的分类。有些患者的瓣膜血流动力学症状或终末器官损伤不完全符合特定的严重程度标准,指标测量可能不完全符合所有类别。相反,其他患者虽然VHD瓣膜病变严重,但仍可能无症状,且无明显的终末器官损害迹象。每种瓣膜病变的分期标准见3.1(表13)、4.2(表15)、6.1(表16)、7.2(表17)、7.3(表18)和8.1(表20)。
表4 |
VHD分期 |
|
阶段 |
定义 |
描述 |
A |
危险期 |
有VHD发生危险因素的患者 |
B |
进展期 |
进展期VHD患者(轻中度,无症状) |
C |
无症状重度病变期 |
符合严重VHD标准的无症状患者: |
C1:无症状,但左心室或右心室可以代偿的VHD患者 |
||
C2:无症状,但左、右心室失代偿的VHD患者 |
||
D |
有症状重度病变期 |
因VHD而出现症状的病人 |
LV,左心室;RV,右心室;和VHD,心脏瓣膜病
表5 |
无症状VHD和左心室功能正常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周期 |
|||
| 瓣膜病变类型 |
|||
阶段 |
主动脉瓣狭窄* |
主动脉瓣反流 |
二尖瓣狭窄 |
二尖瓣反流 |
进展期(B期) |
■ 每3-5年(轻度;Vmax 2.0 – 2.9 m/s)■ 每1-2年(中度严重;Vmax 3.0 – 3.9 m/s) |
■ 每3-5年(轻度) ■ 每1-2年(中度) |
每3 – 5年(二尖瓣开口面积>1.5 cm2) |
■ 每1-2年(中度) ■ 每3-5年(轻度) |
无症状重度病变期(C1期) |
每6 – 12月(Vmax ≥4 m/s) |
每6 – 12个月 左心室扩张:更频繁 |
■ 每1-2年(二尖瓣开口面积1.0-1.5 cm2)■ 每年(二尖瓣开口面积<1.0 cm2) |
每6-12个月 左心室扩张:更频繁 |
对于多瓣膜病变的患者,可能需要在单瓣膜病变推荐的检查时间点之前进行一系列评估。这些间隔适用于大多数患者的各种单瓣膜病变,且无需考虑瓣膜病病因。 *正常每搏输出量。 LV,左心室;MV,二尖瓣;VHD,瓣膜性心脏病;Vmax,最大血流速度。 |
2.3. 诊断和随访
2.3.1. 诊断测试:初步诊断
TTE是对确诊或疑似VHD(1-4)患者进行初步评估的标准诊断试验。TTE可以准确评估瓣膜解剖和病因、瓣膜疾病相关病变以及异常,如主动脉扩张。左心室(LV)的解剖和功能以1维、2维和3维容积和射血分数(LVEF)为特征。但是考虑到这些参数的变异性,可通过多次测量得到稳健参数(5)。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提供准确、无创瓣膜血流动力学参数(1,2,6)。对于瓣膜狭窄性病变,关键的测量参数为最大流速、平均跨瓣压力差和瓣膜口面积。对于反流性病变,在基于彩色多普勒成像、连续和脉冲多普勒记录的多参数严重程度分级和是否存在远端血流逆转的情况下,进行反流口面积、反流体积和反流分数计算。同时评估肺动脉收缩压,并定性评估右心室(RV)大小和功能(7)。对于特定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额外的检查,如心肺运动试验、TEE、心导管检查、CT或CMR成像。然而,这些检查发现和解释都需要细致的细节评估和心脏成像和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由于超声心动图仍是所有VHD患者初始评估的主要方法,因此,建议超声心动图检查室通过社会认可委员会(IAC)认证(8)。
2.3.2. 诊断检查:症状或体征改变
应指导VHD患者及时报告症状的任何变化。当出现症状或体征改变时,应关注心脏对瓣膜病变的反应,需要复查TTE。全面TTE检查可以确定症状是由瓣膜功能进行性障碍、心室对容积或压力负荷反应恶化,还是其他病因引起的。体格检查发现新的体征也表明需要复查TTE(1-7)。这要求确诊VHD的患者具有初级保健提供者和心血管专家的服务。
2.3.3. 诊断检查:常规随访
对无症状VHD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后,临床医生应继续定期随访,定期检查及TTE评估。随访的目的是防止严重VHD导致的不可逆后果,主要是对心室和肺循环的影响,这些结果可发生在无症状的情况下。因此,至少每年一次的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是必要的。二维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复查频率取决于瓣膜病变的类型、病变严重程度、瓣膜病变的进展速度及其对受累心室的影响(表5)(1-14)。C2期和D期的患者不包括在这个表中,因为他们是符合治疗干预指征的。对于轻度反流患者,随访时间可延长至10—15年。除了常规的定期成像,症状的出现或体征的改变应该,应引起心脏对瓣膜病变反应的关注,需要复查TTE。
2.3.4. 诊断检查:心导管检查
尽管TTE现在能够为大多数VHD患者提供所需的解剖和血流动力学信息,但仍有一部分患者需要进行经导管血流动力学检查,以确保正确的治疗决策。如果非侵入性检测产生不确定的数据,特别是在有症状的患者中,或者非侵入性检查和临床结果之间存在差异,那么,通过经导管血流动力学检查直接测量心脏瓣膜内压力梯度和心排血量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信息。当成像困难或多普勒扫描平面没有平行于血流高速射流方向时,狭窄的严重程度可能会被低估。如果图像或多普勒数据质量不佳,可能会高估或低估瓣膜反流的严重程度。在非侵入性结果与体格检查不一致的情况下,血管造影术可用于半定量评估反流的严重程度(1)。心导管的一个主要优点是可以测量心内压力和肺血管阻力,这可以进步协助关于瓣膜干预的临床决策制定。可在导管室进行的诊断性干预包括:低流量状态下使用多巴酚丁胺、肺动脉高压时使用肺血管扩张剂、及在有不同症状的患者中使用运动血流动力学(1,2)。在评估VHD患者时,需要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细致入微进行经导管血流动力学检查。
2.3.5. 诊断检查:心肺运动试验
在一部分患者中,心肺运动试验在确定最佳治疗方面具有一定价值。由于许多瓣膜病变进展缓慢、隐匿,患者可能无相关症状,并在几年内逐渐出现活受限,以适应逐渐加重的瓣膜病变。对于有可疑症状的患者,心肺运动试验有助于识别那些真正有症状的患者(1,2)。心肺运动试验(即,检查运动能力和血压反应)对无症状瓣膜疾病患者具有预后评估价值,并为潜在干预的时机提供更多信息(3-11)。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严重VHD患者的心肺运动试验应由训练有素的操作人员进行,并持续监测心电图和血压。
2.4. 医学治疗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VHD患者的评估中,不应忽视针对心脏危险因素的标准GDMT,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因素(运动、健康饮食、不吸烟、保持正常体型)对于VHD患者和普通人群同样重要。许多无症状的VHD患者通过定期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自我症状改善(1-3)。虽然抗阻训练可能会增加左心室后负荷,但用少量自由重量或重复的孤立肌肉的阻力训练常用来强化单个肌肉。大多数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和严重VHD的患者需要对瓣膜病变进行干预。然而,如果干预被拒绝或不能进行干预,则应继续使用GDMT药物治疗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s)、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和/或沙库必曲/缬沙坦和双心室起搏器。如心力衰竭(HF)指南(1)所示。对于有狭窄性瓣膜病变的患者,应避免快速降低血压(1)。某些特定患者群体应当注意风湿热和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预防,如第2.4.1和2.4.2节所述。保持良好的口腔健康是预防IE的整体保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VHD患者应按照标准建议接种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对于伴发房颤的VHD患者的抗凝治疗在2.4.3节进行讨论。
2.4.1. 风湿热的二级预防
概要
风湿热是全球VHD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它在高收入国家并不常见。链球菌性咽炎的快速检测和治疗是风湿热的一级预防。对于既往有风湿热发作或存在风湿性心脏病证据的患者,长期抗链球菌预防应当作为二级预防(1)。
风湿热二级预防的推荐 |
||
推荐级别 | 证据水平 | 推荐 |
1 |
C-专家建议 | 1. 对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推荐进行风湿热的二级预防(表6和7)(1)。 |
具体推荐建议
1. 反复发作的风湿热与风湿性心脏病恶化有关。然而,A组链球菌感染并不一定要有症状才会引发风湿热复发。而且,即使有症状的感染得到治疗,风湿热也会复发。预防风湿热复发需要长期的预防性抗菌,而不仅仅是识别和治疗A组链球菌咽炎的急性发作。推荐的治疗方案和二级预防持续时间见表6和表7。


2.4.2. IE预防
概要
鉴于当前缺乏抗生素预防IE效果评价的随机对照试验(1,12 – 14)及无法确定哪些患者是处于最高风险,这些建议是基于病理生理学方面的考虑、有限的数据和临床专业知识。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对于通常被认为是高危牙科手术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但不能消除菌血症的发生率(2)。2013年Cochrane数据库对抗生素预防牙科IE的系统综述指出,当前证据不足以证实抗生素预防的有效或无效,这突出了对这一长期的临床困境及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1)。流行病学数据与限制性抗生素预防指南实施后IE发病率的变化存在冲突(15-22)。写作委员会的一致认为,对于IE高危人群和IE不良结局高危人群,抗生素预防是合理的。无活动性感染的情况下,关于胃肠或泌尿生殖系统手术中IE预防治疗尚无相关研究证据。
对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推荐 |
||
推荐级别 |
证据水平 |
推荐 |
2a |
C-数据有限 |
1.对即将进行牙科操作且符合以下任何一项的瓣膜病患者,当牙科操作涉及牙龈或牙根周组织或患者口腔粘膜有破损时,可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1-9): a. 体内植入人工心脏瓣膜的患者包括经导管植入的人工瓣膜和同种瓣膜。 b. 人工心脏瓣膜修复材料的患者,如瓣环成形环、弦、夹子等。 c. 既往发生过感染性心内膜炎。 d. 患有未行封堵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或已行封堵的先天性心脏病,但在封堵片或封堵器周围有残余分流或瓣膜反流。 e. 心脏移植后瓣膜结构异常导致的反流。 |
3:无益处 |
B-非随机对照研究 |
2. 对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高危的瓣膜病患者,在没有现症感染时,进行非牙科操作(如经食管超声、胃镜、结肠镜或膀胱镜检查)前不推荐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10,11)。 |
具体推荐建议
1.有人工瓣膜、既往IE或有残余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 患者发生IE的风险最高(3)。据报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后IE的发生率等于或超过手术主 动脉瓣置换术(SAVR),并与高达75%的1年死亡率相关(23,24)。IE也可能发生在假体材料修复后的瓣膜,导致较高的住院率和1年死亡率,甚至需要手术干预(25,26)。根据有限的数据,IE在接受心脏移植者中比在普通人群中更常见(3)。由于内皮破裂、高强度免疫抑制治疗、频繁的中心静脉导管植入和频繁的心肌内膜活检(3),IE风险在心脏移植后的前6个月是最高的。具有IE风险的人可以通过定期的专业牙科护理和牙科设备来保持口腔健康,从而减少细菌的潜在来源。牙科设备如手动、电动和超声波牙刷等、牙线、及去除斑块的设备。
2. 短暂性菌血症常见于日常活动中,如刷牙和使用牙线(20%至68%)、使用牙签(20%至40%)和单纯咀嚼食物(7%至51%)。大多数手术后IE的发生率很低,没有受控数据支持抗生素预防具有临床获益。不加区分地使用抗生素可能与微生物耐药的发生、艰难梭菌结肠炎、不必要的费用和药物毒性有关。内窥镜检查期间或检查后短暂性菌血症的发生率为2%至5%,通常可被检测到的微生物不太可能引发IE(11,27,28)。活检、息肉切除术或括约肌切开术不会增加菌血症发生率。一些胃肠道相关检查的菌血症发生率高于简单的内镜检查;这些手术包括食管扩张(高达45%)、硬化疗法(31%)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6%-18%)(29)。然而,没有研究表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降低IE发病率。涉及泌尿生殖系统的手术、器械或诊断操作可能导致菌血症。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尿路手术后菌血症的发生率很低。对于菌尿患者,通常在择期手术(包括碎石术)前进行抗菌治疗(30)。
2.4.3. VHD房颤的抗凝治疗
概要
对合并房颤的VHD患者应该评估其血栓栓塞事件风险,如果为高危风险,则需要口服抗凝治疗。风湿性MS和心脏机械瓣膜患者选择VKAs药物进行抗凝。对于房颤合并1)植入生物瓣膜>3个月的患者或2)排除风湿性MS的自体VHD患者,NOACs可作为VKAs的替代方案(图1)。
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抗凝推荐 |
||
推荐级别 |
证据水平 |
推荐 |
1 |
A |
1. 对于自体心脏瓣膜病(除风湿性MS外)合并房颤或在>3月前接受生物瓣植入的患者,需基于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给予抗凝治疗,其中非维生素K拮抗剂(NOAC)可替代VKA抗凝治疗(1,2)。 |
1 |
C-专家建议 |
2. 对于风湿性MS合并房颤的患者,推荐长期VKA抗凝治疗。 |
2a |
B-非随机对照研究 |
3. 对于外科或经导管生物瓣置换术后新发房颤≤3月的患者,使用VKA抗凝是合理的(3-6)。 |
3:有害 |
B-随机对照研究 |
4. 对于植入机械瓣需要长期口服VKA抗凝以预防瓣膜血栓的患者,不管是否合并房颤,都不推荐使用NOACs(7)。 |
具体推荐建议
1.4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对NOACs与华法林进行了比较(8-14),纳入小样本的VHD患者、瓣膜修复患者和生物瓣膜患者(不包括中度至重度风湿性MS和心脏机械瓣膜患者)。除了后续的Meta分析,(1,15 – 17)保险索赔数据和大型登记数据库分析(18)也一致认为NOAC和VKA治疗之间没有差异效应(19,20)。此外,两者间的临床净获益一致,而且使用NOACs的患者比VKA治疗的患者发生的不良事件更少。VHD患者(不包括中度至重度风湿性MS和机械心脏瓣膜患者)的CHA2DS2-VASc风险分层已在大型注册中心得到了验证(2),证实了该评分的适用性。生物瓣膜似乎并不是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19)。
2.房颤和风湿性MS共存是常见的,与大量的血栓栓塞事件风险相关。这些患者已被明确排除在NOAC试验之外,但一项注册研究和美国索赔数据库分析明确表明,NOAC可能更优(21,22)。这些发现需要尚需进一步验证,目前证据并不支持NOACs优于VKA(目标国际标准化比率[INR] 2.5)抗凝治疗。
3. 不管CHA2DS2-VASc评分如何,VHD手术后房颤与卒中和死亡风险增加相关(3,4)。抗凝治疗可能会减少这些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对于生物假体植入后早期应用NOAC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研究结论尚不一致(5,6,23)。在获得更多的数据之前,写作委员会倾向于在手术或经导管生物瓣膜植入后的前3个月对房颤患者使用VKA来预防血栓栓塞事件。抗凝的最佳持续时间尚未明确。鼓励对所有患者进行多次评估,结合CHA2DS2-VASc评分来检测心律失常的复发。
4.比较达比加群与华法林的II期临床研究(RE-ALIGN[评价口服达比加群酯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的随机II期临床研究])因达比加群组的中风和出血发生率过高而提前终止。在对这些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做出解释之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机械瓣膜患者使用NOACs(7)。

颜色对应于表2。
AF,心房颤动;MS,二尖瓣狭窄;NOAC,非维生素K拮抗剂;VHD,瓣膜性心脏病;VKA,维生素K拮抗剂
2.5. 手术和介入风险评估
概要
风险评估已经成为VHD患者术前评估的一个基本要素,对于这些患者,可能会考虑采取干预措施纠正瓣膜病变。尽管用于评估不良结局风险的评分系统存在局限性,但这些评分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参考点,可以用来衡量手术获益。风险的数值估计仅仅是多学科团队(MDT)评估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风险算法中未常规纳入的因素(如肝病、瓷化主动脉)增加了重要的评估维度。TAVI治疗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AS)的手术风险范围强调需重视以下因素:植入年龄更小、瓣膜耐用性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的潜在需求。对于选择手术生物修复的年轻患者(如,<65岁),必须考虑在较长的随访期内进行顺序治疗的策略(如,瓣中瓣TAVI与再次手术)。
对外科或介入手术风险评估的推荐 |
||
推荐级别 |
证据水平 |
推荐 |
1 |
C-专家建议 |
1. 对考虑行手术治疗的瓣膜病患者,需个体化地评估具体的外科或导管操作的风险,必要时使用线上的评分工具,并且在手术前进行常规术前讨论。这些都应作为临床决策的一部分。 |
具体推荐建议
1.干预的临床决策及推荐的手术类型,是基于对患者、手术、机构或操作者特定的短期风险和长期获益的评估(表8)。手术死亡率和主要发病风险可以通过胸外科医生协会(STS)成人心脏外科数据库的网络工具来计算 (http://riskcalc.sts.org/stswebriskcalc/calculate)和TAVI特有的风险预测工具(http://tools.acc.org/TAVRRisk/#!/content/evaluate/)(1-6)。对高危患者应常规进行衰弱评估(7-11)。对于风险评分较高的患者,干预将是无效的或与较高不良结局发生率相关,应加以识别(12-18)。研究对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的风险预测工具相对不太稳定(17-19)。对手术(20)和经导管(21-23)主动脉瓣置换术(AVR)、手术二尖瓣修复、手术二尖瓣置换术(24-32)和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33)的手术操作者/机构病例量数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表9示例了影响结局的几个因素,但目前可用的风险评分中没有常规捕捉到这些因素。6种特殊手术的围手术期死亡率见表10。治疗后患者恢复日常生活活动的可能性必须加以考虑。

手术障碍§ |
无 |
无 |
可能的手术障碍 |
严重的手术障碍 |
*只有当机构结果在有关手术的STS平均观察/预期死亡率的1个标准差以内时,使用STS预测死亡率风险(http://riskcalc.sts.org/stswebriskcalc/#/)以合理的可靠性预测给定机构的风险才是合适的。也可以考虑使用EUROSCORE II风险计算器,可在http://www.euroscore.org/calc.html获得。 †7项虚弱指数:Katz日常生活活动(独立进食、洗澡、穿衣、移动、上厕所和禁尿)加上独立行走(不需要辅助行走或辅助行走,或在<6秒内完成5米行走)。其他评分系统可以用于计算无,轻度,中度到重度虚弱。 ‡主要器官系统损害,包括心脏功能障碍(严重左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或右心室功能障碍,固定肺动脉高压);肾功能障碍(慢性肾病,3期或更严重);肺功能障碍(FEV1<50%或DLCO2<50%);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病、脑血管意外伴持续性身体限制);胃肠道功能障碍(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营养不良或血清白蛋白<3.0);癌症(恶性肿瘤);以及肝功能障碍(任何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或无VKA治疗时INR升高的病史)。 §手术障碍,包括气管切开术、严重钙化(瓷化)升主动脉、胸部畸形、动脉冠状动脉移植与后胸壁粘连以及辐射损伤。 DLCO2,二氧化碳的扩散能力;FEV1,1秒用力呼气量;INR,国际标准化比率;LV,左心室;MR,二尖瓣反流;RV,右心室;SAVR,主动脉瓣置换手术;STS,胸外科医师学会;VKA,维生素K拮抗剂。 undefined |


2.6. 多学科心脏瓣膜团队和心脏瓣膜中心
概要
随着VHD治疗选择的增加,MDT的价值越来越明显。在VHD患者综合多机构护理模式的背景下,心脏瓣膜中心可以改进决策和匹配患者与具有适当专业知识、经验和资源的医疗服务提供者,从而优化患者预后(12)。初级心脏瓣膜中心和综合心脏瓣膜中心的定义取决于它们在VHD患者管理方面的提供的医疗服务和专长(12)(表11)。
多学科心脏瓣膜病团队或心脏瓣膜中心的推荐 |
||
推荐级别 |
证据水平 |
推荐 |
1 |
C-专家建议 |
1. 考虑手术治疗的严重瓣膜病患者术前应由多学科心脏瓣膜病团队进行评估。 |
2 |
C-数据有限 |
2. 在讨论以下患者的治疗方案时,应由综合性瓣膜中心进行会诊或转诊:1)无症状的严重瓣膜病患者,2)相对于瓣膜置换术,更可能从瓣膜修复术中获益的患者,3)合并多种其他疾病考虑进行瓣膜干预的患者(1-19)。 |



具体推荐建议
1.MDT是心脏瓣膜项目一个明确的特征(20),并已得到美国ACC、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心血管血管造影和干预学会、美国胸外科协会和STS的正式认可(12)。MDT的主要成员包括在VHD患者临床评估方面具有亚专业知识的心脏病专家及高级心血管成像方面的专家。对于二尖瓣反流(MR)和三尖瓣反流(TR)患者的评估,MDT成员应应包括心衰专家、受过VHD培训的介入心脏病专家和有VHD治疗经验的外科医生。其他团队成员包括心血管护士、心血管麻醉师和参与围手术期护理的重症监护医生。最后,初级临床心脏病专家和患者的参与也是至关重要的。MDT通过平衡风险和获益的方式向患者提供适当的医疗、介入和手术治疗方案,使用工具和技术进行共同决策,同时考虑患偏好。
2. 对于无症状VHD患者的决策尤其具有挑战性,其手术死亡率和围手术期发病率的风险必须非常低,手术成功率和持久的手术效果的可能性非常高。有大量文献表明心血管手术的机构容量和死亡率之间存在相关性,包括SAVR(1-5)、TAVI(6)和二尖瓣手术修复术(7-11)。对于无症状的重度VHD患者,应考虑咨询初级或综合心脏瓣膜中心或转诊。虽然在低容量的治疗中心肯定可以取得良好的结果,但从统计学上讲,要想保证临床结果与高容量的治疗中心相当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12)。同样,对有多种共存病的患者,需要多专科合作,在综合或初级瓣膜中心进行护理可确保最佳结果。虽然研究结果比较复杂(13),但有数据表明心脏外科护理中心的患者治疗量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具有相关性(14),中心治疗量与手术并发症后抢救失败之间的存在相关性(15-17),中心治疗量与基础设备支持要素之间存在相关性(18,19)。
2.7. 瓣膜干预后 VHD 患者的管理
VHD 患者的干预措施包括经导管和手术。瓣膜干预的主要方式为人工瓣膜置换或瓣膜修复,通常是 植入装置或其他假体材料。瓣膜干预并不能消除瓣膜疾病,它通过替代自体瓣膜而姑息性治疗瓣膜病。VHD 患者在干预后仍需对以下问题进行定期评估:手术后早期问题、长期药物治疗、监测瓣膜假体或修 复后瓣膜、并发心脏疾病的管理、持续症状或功能限制。心内膜炎的预防在第 2.4.2 节讨论;第 11.2 至 11.5 节中对人工瓣膜的抗血栓治疗进行讨论;和瓣膜假体并发症,包括瓣膜血栓、狭窄或反流,在第 11.6 至 11.8 节讨论。
2.7.1. 手术并发症
手术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房颤,多达三分之一的患者在手术后 3 个月内发生房 颤(见 2.4.3 和 14.1 节)。其他并发症包括中风、血管相关并发症、出血、心包炎、心脏传导阻滞需要临时或永久起搏器植入(特别是 AVR 后)、心衰、肾功能不全和感染。经导管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取决于具 体的手术步骤,可能的并发症包括永久性起搏植入、瓣周漏、中风、血管并发症和残留的瓣膜功能障碍。
2.7.2. 主要和次要危险因素评估和治疗
并发冠状动脉疾病(CAD)的情况常见于成人 VHD。第 14.2 节讨论了瓣膜介入时 CAD 的管理。根 据现行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指南,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治疗。虽然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治疗 冠心病危险因素可以降低手术后进行性瓣膜功能障碍。但降低了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使心血管结局 总体得到改善。
2.7.3. 瓣膜干预后持续出现症状
许多患者在瓣膜干预后出现持续性症状。评估的第一步是检查瓣膜功能,以确保症状不是由持续性 或复发性狭窄、反流或瓣膜并发症引起的。下一步是评估和治疗并发的心脏疾病和非心脏疾病,这些疾病 可能是导致症状的原因。症状也可归因于瓣膜疾病的不可逆后果,包括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肺动 脉高压和右心室功能障碍。这些患者的症状治疗应基于心衰和/或肺动脉高压的 GDMT。
2.7.4. 瓣膜介入后的规律影像学复查
概要
在导管或手术干预后,TTE 是有用的,可以提供瓣膜功能和心室状态的基线测量。如果有新的症状 或体征变化,建议重复 TTE。规律影像学随访的时间取决于瓣膜干预的类型。

具体推荐建议
1. 对于接受瓣膜干预的患者,大多数心脏病学家每年都会继续进行患者临床病史的采集和体格检查。如 果有症状或并发症其他情况,则会更频繁地进行检查。建议在所有瓣膜干预后进行基线 TTE 检查,包 括使用人工瓣膜替换(见 11.1 节)。理想情况下,这项基线检查应在瓣膜干预后 1 至 3 个月进行,以 确保负荷状态恢复正常。但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方便患者,可能需要在住院期间进行。瓣膜干预后的 后续定期影像学检查的时间根据瓣膜假体或修复的类型、瓣膜干预后的时间长短、残留瓣膜功能障碍 程度、心室大小、心室收缩功能及任何并发心脏疾病情况决定(表 12)。TTE 是定期影像学品谷的标 准方法,当存在二尖瓣假体功能障碍时应辅以 TEE(见 11.1 节)。对于考虑瓣膜功能障碍(见 11.1 节) 或心内膜炎(见 12.1 节)的患者,可采用 CT、荧光透视 CMR 或 PET 检查(1,2)。

来源:CardiothoracicSurg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