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篇:心脏肿瘤

定义:顾名思义就是肿瘤生长在心脏内外。发病率为0.027%。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中超过90%为良性(横纹肌瘤、纤维瘤、黏液瘤等),不到10%为恶性(横纹肌肉瘤多见)。

症状:因为“占位效应”表现为血流梗阻、侵犯传导系统导致心律失常等。

检查:心脏超声及MRI。

治疗:大的肿瘤出现血流梗阻或者恶性心律失常,一般需手术治疗。

预后:手术预后较好,部分可复发,需定期复查。

1:二维超声提示心脏多发横纹肌瘤

第三十三篇:心脏肿瘤

2:心脏二维超声提示纤维瘤

第三十三篇:心脏肿瘤

3:手术切除左房黏液瘤

第三十三篇:心脏肿瘤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先天性心脏病club

(0)
PipitaPipita
上一篇 2021-01-10
下一篇 2021-01-12

Warning: Undefined array key "related_news" in /var/www/html/www.pita.ltd/wordpress/wp-content/themes/justnews/single.php on line 175

相关文章

  • Heart丨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瓣膜术后有氧能力改善的血流动力学决定因素

    Alexander Egbe, et al. Haemodynamic determinants of improved aerobic capacity after tricuspid valve surgery in Ebstein anomaly. Heart 2020      前 言    先心病中Ebstein是导致右心衰和心源性死亡的的重要因素…

    2021-01-22
  • 进展 | TAVR术后,植入永久起搏器改善远期预后吗?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多达20%的患者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PPI),但对于这些TAVR术后植入了PPI的患者预后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  近日,JACC Cardiovasc Interv杂志发表了一项基于瑞典全国注册研究的研究,评估了2008年至2018年期间在瑞典接受TAVR术后至少存活30天的所有患者中,PPI对远期预后的影响。一起来看看吧…

    2021-12-06
  • 进展 |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不同病理类型与其临床特点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心肌纤维结构改变的遗传性疾病,常表现为左心室不对称性肥厚。HCM包括多种病理学特征,如肌细胞肥大、肌细胞排列紊乱和间质纤维化,对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常使用室间隔切除术(Morrow手术)改善患者预后。 目前尚缺乏组织病理学表现与临床特征、室间隔切除术后预后之间关系的可靠证据。近期发表在JACC上的一篇研究探究了这一问题。 研究…

    2021-05-12
  • 第一篇:动脉导管未闭(PDA)

    定义:某些原因造成的生后该闭合的动脉导管未能闭合,即为动脉导管未闭。表现:生后呼吸急、粗;多呛奶;多汗;烦躁易怒;体重不增等。检查:心脏B超治疗:手术图1:胎儿循环时开放的PDA 图2:生后关闭及未关闭的PDA​ 图3:X线表现肺动脉段突出 图四:心脏超声PDA异常血流 图五:血管造影粗大的PDA 图六:介入治疗PDA图七:PDA封堵伞图八:手术结扎PDA …

    2020-12-20
  • 【解读】心脏外科围手术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专家共识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ardiac surgery associated-acute kidney injury,CSA-AKI)是心脏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40%,其中10%~20%的患者需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病死率为40%~8…

    2022-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