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马凡(Marfan)综合征是公认的主动脉夹层风险因素,与Marfan综合征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尤其是主动脉夹层)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妊娠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并发症,从而显著增加 Marfan综合征并发主动脉夹层的风险。当前,对于Marfan综合征患者妊娠并发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治疗存在争议,尤其是预防性主动脉根部修复和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意见不一。本文主要就Marfan综合征患者妊娠并发主动脉夹层的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
马凡(Marfan)综合征是由编码原纤维蛋白的原纤维蛋白 1(Fibrillin-1,FBN1)基因突变引起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常常累及心脏血管系统、骨骼、眼和肺等多个器官[1]。约80%的Marfan综合征患者在其一生中伴有心脏并发症,主要包括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夹层、二尖瓣脱垂和/或返流以及房性心律不齐等,Marfan综合征是主动脉夹层的风险因素[2]。妊娠期间孕妇处于一种固有的高血容量和高动力性心血管状态,其主要生理变化包括孕妇血液量、心输出量、心搏量和心率都显著增加,同时,雌激素和孕酮水平升高减少主动脉中膜黏多糖和弹性纤维的数量,从而降低主动脉壁的弹性,容易形成主动脉夹层[3-4]。研究表明:妊娠导致主动脉夹层风险增加23倍[5]。 Marfan综合征和妊娠两个风险因素显著增加患者发生主动脉夹层的可能性。自1994年Schnitker等[6]首次报道 Marfan综合征患者妊娠并发主动脉夹层以来,由于发病率较低,缺乏大宗病例报道,Marfan综合征患者妊娠并发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治疗存在争议,致使指南和专家共识亦在不断修改完善。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国内外文献,主要就Marfan综合征患者妊娠并发主动脉夹层的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 1 流行病学 2 病因学及风险因素 3 诊断策略 4 治疗策略 综上所述,为了降低Marfan综合征患者妊娠并发主动脉夹层风险,应该尽早诊断Marfan综合征,除基因检测外,要进一步加强其他特征的筛查研究,要增加患者或是家属对于主动脉夹层的认识,增加产前咨询。Marfan综合征患者妊娠期间定期监测主动脉根部直径是合理且有必要的,还需加强主动脉生长速率研究,排除主动脉根部直径<40 mm并发主动脉夹层的风险。对于Marfan综合征患者在怀孕期间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是否有效,还需要大宗病例,多中心研究。主动脉修复方式和时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孕28周内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修复方式和TEVAR对于Marfan综合征患者妊娠并发B型主动脉夹层的时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