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
-
第三十四篇:胎儿心脏超声专项检查适应症之孕母高危因素
孕母存在以下情况胎儿心脏病发生风险较高,建议行胎儿心脏超声专项检查,以排出胎儿心脏结构畸形。 (1)孕妇年龄≥35岁,或曾有妊娠异常史,如胎死宫内、流产等; (2)孕妇患有感染性疾病:孕早期TORCH感染(包括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3)孕妇患有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苯丙酮尿症; (4)孕妇患有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
-
心脏外科手术后发生急性房颤,如何管理心率和节律?
心脏手术后房颤(POAF)总体发生率较高,约为30%,大部分发生在术后2~3天,持续48小时,也可能持续7天,持续房颤>48小时有血栓形成的可能。术后发生房颤的机制包括心房结构改变、应激反应、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及炎症反应。 POAF与心内科房颤不同,首先,POAF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房颤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明显。因此,治疗应以改善血流动力学为原则,而不是症…
-
JTCVS丨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修复:澳大利亚25年经验
Laura S. Fong, et al. 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repair in Australia: Results over 25 years. Th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2020 摘 要 的: 评估改良单…
-
第三十三篇:心脏肿瘤
定义:顾名思义就是肿瘤生长在心脏内外。发病率为0.027%。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中超过90%为良性(横纹肌瘤、纤维瘤、黏液瘤等),不到10%为恶性(横纹肌肉瘤多见)。 症状:因为“占位效应”表现为血流梗阻、侵犯传导系统导致心律失常等。 检查:心脏超声及MRI。 治疗:大的肿瘤出现血流梗阻或者恶性心律失常,一般需手术治疗。 预后:手术预后较好,部分可复发,…
-
第三十二篇:左心发育不良综合症(HLHS)
定义:左心发育不良综合症(Hypoplastic left heart syndrome,HLHS)是一组先天性畸形,以不同程度的左心–主动脉复合体的发育不良(即主动脉、主动脉瓣、左室、二尖瓣和左房发育不良)、左心腔狭小、主动脉瓣口及二尖瓣口狭小或闭锁、升主动脉细小等为特征,导致体循环心脏输出梗阻以及左心无力承担体循环,发病例较低。可分四个解剖亚…
-
第三十一篇:左室流出道梗阻
定义:广义左室流出道是指左室流出道(由二尖瓣前叶、室间隔漏斗部和左室前璧围绕而成)到无名动脉分支前的升主动脉这一段解剖,因先天因素造成这一段组织结构中某部位的狭窄,引起左心室排血受阻,称为先天性左室流出道梗阻。最常见主动脉瓣膜水平的狭窄。约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3-6%。按梗阻部位前后压力差分轻、中、重度狭窄。 症状:与梗阻的严重程度相关,梗阻越重,症状出现越…
-
【综述】目标导向体外循环管理用于小儿心脏外科的研究综述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摘要 体外循环灌注管理显著影响术后结果。近年来,目标导向治疗的原理已应用于心胸外科领域,以改善患者预后。目标导向疗法包括对关键临床参数进行围手术期和术后连续监测,以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需求调整灌注。密切测量的参数包括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乳酸、静脉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灌注流量和搏动性灌注。这些参数已显示出会影响术…
-
第三十篇:先天性二尖瓣病变
定义:是指以二尖瓣狭窄或者关闭不全为特征的先天性瓣膜畸形,单发少见,往往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约占先心病的0.3%。 症状:依患者年龄、二尖瓣病变程度以及是否合并畸形,从无症状到呼衰、心衰不一而同。 检查:心脏超声。 治疗:手术时机、方式以病变程度不同,若手术一般为瓣膜成形术,其次为置换术。 预后:预后较好,需定期复查。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先天性心脏…
-
第二十九篇:下腔静脉连接异常
定义:其定义跟上腔静脉连接异常相似,从临床角度分两类,下腔静脉异位连接入右房和入左房。 症状:异位连接入右房的一般无症状,入左房者有发绀。 检查:心脏超声,心血管造影。 治疗:入左房者需手术治疗。 预后:一般预后较好。 图1:二维及多普勒超声 图2:下腔静脉经半奇静脉连接左上腔静脉引流至左房 图3:下腔静脉经奇静脉进右上腔入右房 图4:左上腔连接右心耳、下腔…
-
第二十八篇:上腔静脉连接异常
定义:此种畸形最常见的是永存左上腔静脉,根据引流途径、引流终点不同,分类较多。其中最常见的是永存左上腔静脉连接到冠状静脉窦(终点可为右房、左房、肺静脉等), 症状:症状变异较大,从无症状、心律失常到发绀不一而同。 检查:主要是心脏超声(图1、2)。 治疗:若回流终点非右房,均需手术(图3、4、5、6)。 预后:预后较好,需定期复查。 图1:二维超声永存左上腔…